一、机器人底盘的重要性和技术壁垒
从功能上讲,机器人底盘主要承载着机器人的定位、导航、避障、移动等基础功能,是非常重要的硬件模块。可以说,目前服务机器人除了语音交互、内容生态等软件层面实现的功能外,其他的重要部分都在这个模块上了。 从物理层面上来看,机器人底盘则主要是众多传感器的集成,激光雷达、双目视觉、超声、红外,以及轮毂电机、轮子等必要的悬挂。其次,还有通过性、能耗、承载能力、后期维修成本等。 也正是因为集合了如此多的硬件,机器人底盘也成为了服务机器人成本的一大关键部分。从业内人士处获悉,目前业内机器人底盘的价格通常在5-10万左右。如果机器人企业仅采购现成的导航系统方案,也会占据到成本的40-50%。
二、五位服务机器人底盘典型玩家
整理了国内机器人底盘玩家的情况,我们发现,目前国内将机器人底盘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企业有17家。目前机器人底盘主要分轮式和履带式两大类,对于服务机器人和工业AGV机器人来说轮式是多数选择的方案,履带式则更多的应用于特种机器人产品上。1、思岚科技——ZEUS思岚科技成立于2013年,是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方案服务提供商。思岚科技目前的产品系列有,面向消费领域的激光雷达RPLIDAR、模块化的SLAM自主定位导航系统SLAMWARE,以及通用型服务机器人开发平台ZEUS系列。

去年,思岚科技推出了一代中型的机器人开发平台—Apollo,可用于任何中小型、轻商用的机器人做开发底盘。2、云迹科技——水滴云迹科技成立于 2014 年,是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玩家,去年云迹科技还获得了腾讯、海航共同领投的A轮融资。目前云迹科技的产品主要有,自主研发的“智能商用服务机器人润”、“智能移动平台水滴”、“大屏展示交互机器人云帆” 和“社区物流运输机器人追风”,以及机器人服务解决方案”阿拉丁系统”。



钛米机器人除了自主研发特种机器人外也有全面兼容ROS系统的三款机器人底盘:钛坦、钛元、钛灵,三款产品载重不同,可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并支持各种开源库。可选择性携带等多种传感器和其他附件,包括红外、超声、激光雷达、语音模块等以实现自主导航、避障、人机交互和无线视频图像传输等功能,从而帮助医生及时采集患者各项生理数据。5、EAI科技
科技成立于2015年,全名为深圳玩智商科技有限公司,是国内机器人激光雷达传感器及智能移动系统提供商,目前EAI科技主要为用户提供智能移动产品和相关解决方案。产品层面,EAI科技基于激光雷达及导航算法的核心技术,目前已形成包括激光雷达、导航模块和移动底盘在内的三大产品矩阵。 从整个市场的情况上看,目前搭配导航定位系统的机器人底盘的竞争企业越来越多了,这在另一个层面上说明了这个行业正在逐步的往前发展,同时,机器人底盘市场的向好也预示着下游产品的需求正呈现增加的态势。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预测,预计2015-2018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总规模约394亿美元,四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1.07%。2018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总规模将近130亿美元。由此可以看出,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仍在扩展。 从市场需求上看,不同的厂商对机器人底盘的需求并不相同,最常见的可以归结为三类:扫地机器人企业、服务机器人企业和工业AGV领域。扫地机器人产品对底成本的要求非常高,因此业内一般需要采用低成本的激光雷达导航方案。服务机器人产品则更强调产品的灵活性和安全性,其活动的大部分区域在商场或机场,所以一般会选择激光雷达+视觉的导航方案。而对于工业AGV机器人,对定位的要请非常高,要做到100%的精确可靠性,因此产品的成本也会较高。
结语:底盘低成本化是服务机器人落地关键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,目前,国内已经出现了一批机器人底盘的提供商,有些是专门从事机器人底盘的提供,有些则是机器人本体和底盘都在做。机器人底盘这一承载着机器人运动能力、导航定位能力的模块,在被独立作为一个品类销售后,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玩家进入服务机器人领域的门槛,使得大部分的玩家都有了机会。 然而,尽管产业内对服务机器人的场景非常乐观,但不得不提的是,目前服务机器人正进入场景的细分期,各路玩家都不再去谈其产品有多通用,可以覆盖多少行业。切入到细分领域推出具体方案,成为了各家努力的方向。 值得注意的是,在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,今年服务机器人能否迎来蓬勃发展,还取决于机器人底盘的低成本化。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进入到机器人底盘领域,机器人底盘领域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,但对整个服务机器人产业而言,机器人底盘低成本化却势在必行,这也是服务机器人产业落地的一个关键问题。